日本3000部看黄禁用免下设物理系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、大学物理教学部、物理实验中心、量子感知与农情智能检测工程研究中心、生物光学及成像技术研究中心、超声检测研究所、应用物理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,其中物理实验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量子感知与农情智能检测工程研究中心为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。拥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——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。与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南通智能感知院联合成立了“量子智能感知”研究院。学院依托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——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、江苏省光子制造重点实验室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平台,建设物理学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光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,其中物理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;与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 “传感科学与技术” 二级博士点交叉学科。学院设有物理学(师范)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,其中物理学本科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目前,在院本科生333人,博士、硕士研究生91人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70多人,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、硕士生导师31人,教授13人、副教授等其他副高职称37人。先后涌现了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人选、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江苏省特聘教授、江苏省“双创人才”、江苏省“333”工程第三层次人选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学术带头人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骨干教师、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高层次人才、江苏省“双创博士”、江苏省企业“双创博士后”、“澳门青年学者计划”、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十周年最佳导师、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、江苏省技术能手、镇江市十佳教师、镇江市出彩教育人、镇江市党员示范岗、江苏大学“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”等一批优秀人才。
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。近五年来,获批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征集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项,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,获批江苏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,多人次获得省、校级教师教学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SCI检索论文180多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、省部级项目10项,有一批优秀学术成果发表在Physics Reports、Nature Physics、Physical Review Letters、Advanced Materials、PNAS、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,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。
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涌现出了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、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、江苏省自强之星、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、江苏省三好学生、江苏省先进班级等一批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。近五年来,学生获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,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(创新)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,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项,多人获得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、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赛、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、省高等学校高等数学竞赛等省级赛事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,获全国大创年会优秀论文1篇,江苏省大创年会优秀论文3篇,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3项,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8项,省级17项。指导的学生(包括本科生)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、Physical Review Applied、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期刊发表 SCI论文30余篇。毕业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,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5篇,就业率达98%。
学院将以建院为契机,以学科和专业发展为引领,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,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实力,为建设高水平、有特色、国际化研究型学院不懈奋斗。
(更新至2022年3月)